图片展示
搜索

阿斯巴甜致癌?迷局正在解开 -威尼斯人网址

发表时间: 2023-07-05 16:09:29

作者: 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浏览: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

作者:郭俊宇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阿斯巴甜,这个世界上最常用的人造甜味剂之一,最近在全球饮料界引发了轩然大波。


6月29日,据媒体援引两名消息人士称,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计划于7月14日宣布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


一石激起千层浪,“阿斯巴甜致癌”的话题迅速占据各大热搜榜首,引发热烈讨论。


有人认为存在致癌风险的阿斯巴甜应该被禁止使用;也有人认为,阿斯巴甜的安全性没问题,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


其实,这不是阿斯巴甜第一次陷入争议。在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关于它的争议从未停止过。不过,这一次,情况似乎有些不一样。



质疑与驳斥,持续数十年


阿斯巴甜是一种常见的人造甜味剂,其特点就是热量低、甜度高,能量跟蔗糖相似(4kcal/g),甜度却是蔗糖的200倍,在食物中加一点点就会很甜。


自1981年被fda正式批准为食品应用成分后,阿斯巴甜被使用于全球6000多种食品中,例如零度可乐、雪碧、无糖口香糖等。


在阿斯巴甜被广泛使用的数十年里,关于它是否对人体是否安全的争议也从未间断过,不同的机构之间各执己见。


目前,已经公开发表的认为“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观点,多数来自一些动物性研究或者观察性研究。


例如2006年,欧洲拉马奇尼基金会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鼠长期摄入每公斤体重100毫克的阿斯巴甜,可引起多种癌症,包括淋巴细胞瘤、白血病、神经鞘瘤。


2012年,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奥地利路德维希·波尔兹曼研究所等机构发布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称,每天喝一杯以上含阿斯巴甜的无糖汽水的人,会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每天喝一杯以上含阿斯巴甜的男性还有增加患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风险。


2013年,美国“公众利益科学中心”发表声明,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阿斯巴甜可能会导致白血病、淋巴癌等癌症,所以它不应出现在食品供应体系中。


最近的关于“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研究发表于2022年4月,当时国际著名医学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plos medicine)刊发了一项有超10万人参与的队列研究,发现人工甜味剂,尤其是阿斯巴甜和安赛蜜与总体癌症风险增加正相关。


针对这些对阿斯巴甜安全性的质疑,也有不少国际机构一直在通过各种研究支持阿斯巴甜的安全性


例如2021年10月,英国癌症研究所曾在一篇题为《人造甜味剂会致癌吗?(do artificial sweeteners cause cancer?)》的文章中指出,人工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并不会增加癌症风险。


图片来自英国癌症研究所8797威尼斯老品牌官网。


2022年4月12日,世卫组织在8797威尼斯老品牌官网发布了一份210页的研究报告,并在正文的第27页指出,一项系统回顾得出的结论称,低热量和无热量甜味剂的高摄入与癌症死亡率或任何类型的癌症之间“没有显著关联”。


图片来自世卫组织8797威尼斯老品牌官网。


也有一些来自医学界的研究为阿斯巴甜“正名”。2022年12月,医学权威期刊nutrients刊发了一项研究,该研究通过对1988-2018年这20年间美国国民健康和营养调查结果,以及2019年死亡档案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没有迹象表明阿斯巴甜、糖精或其他低热量甜味剂对癌症总死亡率有任何影响


国内机构对于阿斯巴甜的研究较少,早在2009年,当时的国家卫生部表示,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已有认定,不再重复评估。


图片截自新华社报道。


作为人工代糖,在被使用的数十年里,关于阿斯巴甜安全性的争议,在质疑和驳斥中循环往复。这一次,不知道是结束,还是又一次循环。



致癌疑云下,逐渐消弭的信息差


从过去数十年的情况看,关于阿斯巴甜安全性的争议可以说是“老调重弹”,这次又为何会引起轩然大波?


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很多人对致癌物等级的划分认知不足,都是“闻癌色变”。


“致癌”两个字听起来很吓人,其实只要了解清楚致癌物的等级分类,就会发现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根据iarc的标准,致癌物可以划分为五个等级:如果阿斯巴甜被划为1级,那就尽量避免摄入;如果划分为2a级,就限制摄入量,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吃;若被划为2b级甚至3级,说明阿斯巴甜致癌的证据不足,不必过度担忧。


根据媒体的报道,阿斯巴甜被划为2a或2b级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两种等级的致癌物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见。其中2a类致癌物共81种,生活中常见的包括高温油炸食品、红肉(猪牛羊肉等)、熬夜倒班等;2b类致癌物有299种,常见的有腌咸菜、咖啡酸、手机辐射等。


即便划定了致癌等级,还需要考虑安全剂量的问题。究竟摄入多大剂量的阿斯巴甜会对人体有害?


关于这点,每天40毫克/公斤体重是比较多国家采用的一个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建议,阿斯巴甜每天容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以内;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建议的安全剂量也是每日40毫克/公斤体重。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分别于1980年和1993年对阿斯巴甜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确定其日容许摄入量为0-40毫克/公斤体重。


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标准则宽松一些,规定的该数值为每天50毫克/公斤体重。


按照世卫组织的标准,一位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要喝上12-36瓶含阿斯巴甜的饮料,才可能会损害自身健康


另外,此次阿斯巴甜致癌争议,一定程度上也跟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觉醒有关,阿斯巴甜如今可能满足不了消费者更严苛的健康需求了。


在这场争议中,有人支持阿斯巴甜,有人反对人工代糖,有人在做科普,也有人在呼吁更健康的饮食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差逐渐消弭,更多的人知道了人工代糖和天然代糖的区别,且认为天然代糖比人工代糖更加健康。


一些消费者出于对健康的考虑,逐渐舍弃了人工代糖,转而选择天然代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无糖”不过是一个营销概念。


一些消费者开始养成看配料表的习惯,且逐渐形成一个认知:配料表上的成分越少,表明添加剂越少,也就越健康。



代糖行业变局,阿斯巴甜正在被取代


此次“阿斯巴甜致癌”争议,会对代糖和饮料行业今后的发展产生影响吗?


中信证券在研报指出,出于安全性和成本的考虑,预计下游厂商会加速三氯蔗糖等更安全的甜味剂对阿斯巴甜的替代


实际上,代糖行业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从人工代糖向天然代糖的转移,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剂的市场规模在不断萎缩。


英敏特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里,人工代糖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从91.84%下降至70.59%,而天然代糖的占比则由8.16%提升至29.41%。


在我国,阿斯巴甜的市场规模收缩更快一些。东吴证券研报显示,我国阿斯巴甜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22%减少至2019年的8.6%。


阿斯巴甜使用量在下降,图片来自《2021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


同时,中国阿斯巴甜的产量也在快速减少。据沙利文数据,2015年-2019年,国内阿斯巴甜的产量分别为3.3万吨、3.0万吨、2.7万吨、2.3万吨、1.8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1%。


取而代之的,是以赤藓糖醇为主的天然代糖,同期,赤藓糖醇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9.9%


以上这些趋势,再结合此次阿斯巴甜的致癌争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代糖行业越来越卷了,开始淘汰那些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了。


在阿斯巴甜被广泛使用的数十年里,它或许是代糖行业的最优选择,最经济、最安全,但在代糖竞争进入下半场后,它过去的那些优势如今逐渐消失,天然代糖正慢慢取而代之。


就像阿斯巴甜曾经取代了糖精一样,它也同样会被更安全、更低成本的代糖所取代。


参考资料:

1. 科普:阿斯巴甜的“致癌”争议  新华网

2. 阿斯巴甜致癌?长达半个世纪的争议  南方周末

3. health effects of the use of non-sugar sweeteners    who


阿斯巴甜致癌?迷局正在解开
过去40多年里,有关阿斯巴甜的安全性争议从未停止,但这一次情况似乎有些不一样。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8797威尼斯老品牌的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无冕财经的内容,其8797威尼斯老品牌的版权均属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广州无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

 

联系威尼斯人网址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376号浩蕴商务大厦1610

邮编:510000

咨询电话:020-89562149


 

关于威尼斯人网址

九段财经媒体人创办的新媒体,奉守专业主义,为优质的商业阅读而生,作者遍布国内国际近20个热点创投城市,深度调查,一手原创采写,只为“互联网 转型,创业,投资”案例发声!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网站地图